常見問答
主要區別
(1)工作內容不同。項目環境評價一般是對單個項目進行的環境影響評價,涉及面和評價范圍都較小,一般通過資料收集,環境現狀調查、監測與評價,掌握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規劃環境評價一般是對新經濟開發區的建設、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城市發展等開展的環境影響評價,涉及面和評價范圍都較建設項目環境評價大。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是國家或地區在擬定立法議案、重大方針政策、戰略發展規劃和戰略行動前開展的環境影響評價。涉及面廣,評價范圍大,往往是一個地區、一個流域、一個省或幾個省,引進什么項目,項目或開發區建在什么地方一般都是不明確的,因此,不能按建設項目進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開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
(2)評價對象及評價工作的復雜程度不同。項目環境評價的對象一般是單個建設項目,環境評價工作相對較為簡單;規劃環境評價的對象是一個區域,相對較為復雜;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的對象是一個地區、一個流域、一個省或幾個省,工作復雜。
(3)評價工作程序不同。項目環評工作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正式工作階段;報告書編寫階段。規劃環評大體可分為8個階段:區域開發建設規劃和開發、改造項目分析階段;開發區和周圍地區環境狀況調查評價階段;確定評價區功能和環境保護目標階段;區域開發環境影響預測階段;環境保護綜合對策階段;公眾參與階段;環境保護投資能力分析階段;區域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系統建設方案階段。戰略環評大體可分為四個部分:...部分為環境現狀調查;部分為社會環境調查;第三部分為環境影響分析預測;第四部分為環境保護對策研究。
(4)評價的目的不同。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在于把環境保護納入發展活動的計劃、決策和實施中,避免或降低由于決策失誤給環境帶來的影響;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主要目的是為進行科學決策,即在決策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和支撐能力和保護需求,因而在評價中以追求科學合理性為主,當然也不違背法規要求。換句話說,科學性是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靈魂所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是為了分析、預測污染因子對環境可能產生的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找出對策,使環境可以接受。其主要依據是依法評價、依法管理,或者說基本依法為主,以科學合理性評價為輔。
主要聯系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是一個地區、一個流域、一個省或幾個省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分析和預測結果提出的污染對策和環境治理目標起著宏觀控制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作用。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范圍較小,含于戰略環評范圍內,區域內的建設項目環評又含于區域規劃環評范圍內,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同國家、集體和個人,構成了完整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按照個體服從總體的原則,開發建設項目環評和區域規劃環評服從戰略環評的要求,區域內的建設項目又服從區域規劃環評的要求,建設項目的主要污染物也控制在區域規劃環評或戰略環評下達的指標內。從這個角度講,他們是整體和個體之間的關系。盡管建設項目環評、區域環評和戰略環評的對象、范圍不同,評價方法也有差異,但評價的目的都是為了對擬議中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的人為活動進行的環境影響分析和預測,在此基礎上提出擬采取的措施和對策,使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達到既發展經濟又保護環境的目的,這是它們要達到的同一目標。
(1)工作內容不同。項目環境評價一般是對單個項目進行的環境影響評價,涉及面和評價范圍都較小,一般通過資料收集,環境現狀調查、監測與評價,掌握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規劃環境評價一般是對新經濟開發區的建設、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城市發展等開展的環境影響評價,涉及面和評價范圍都較建設項目環境評價大。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是國家或地區在擬定立法議案、重大方針政策、戰略發展規劃和戰略行動前開展的環境影響評價。涉及面廣,評價范圍大,往往是一個地區、一個流域、一個省或幾個省,引進什么項目,項目或開發區建在什么地方一般都是不明確的,因此,不能按建設項目進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開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
(2)評價對象及評價工作的復雜程度不同。項目環境評價的對象一般是單個建設項目,環境評價工作相對較為簡單;規劃環境評價的對象是一個區域,相對較為復雜;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的對象是一個地區、一個流域、一個省或幾個省,工作復雜。
(3)評價工作程序不同。項目環評工作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正式工作階段;報告書編寫階段。規劃環評大體可分為8個階段:區域開發建設規劃和開發、改造項目分析階段;開發區和周圍地區環境狀況調查評價階段;確定評價區功能和環境保護目標階段;區域開發環境影響預測階段;環境保護綜合對策階段;公眾參與階段;環境保護投資能力分析階段;區域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系統建設方案階段。戰略環評大體可分為四個部分:...部分為環境現狀調查;部分為社會環境調查;第三部分為環境影響分析預測;第四部分為環境保護對策研究。
(4)評價的目的不同。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在于把環境保護納入發展活動的計劃、決策和實施中,避免或降低由于決策失誤給環境帶來的影響;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主要目的是為進行科學決策,即在決策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和支撐能力和保護需求,因而在評價中以追求科學合理性為主,當然也不違背法規要求。換句話說,科學性是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靈魂所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是為了分析、預測污染因子對環境可能產生的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找出對策,使環境可以接受。其主要依據是依法評價、依法管理,或者說基本依法為主,以科學合理性評價為輔。
主要聯系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是一個地區、一個流域、一個省或幾個省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分析和預測結果提出的污染對策和環境治理目標起著宏觀控制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作用。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范圍較小,含于戰略環評范圍內,區域內的建設項目環評又含于區域規劃環評范圍內,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同國家、集體和個人,構成了完整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按照個體服從總體的原則,開發建設項目環評和區域規劃環評服從戰略環評的要求,區域內的建設項目又服從區域規劃環評的要求,建設項目的主要污染物也控制在區域規劃環評或戰略環評下達的指標內。從這個角度講,他們是整體和個體之間的關系。盡管建設項目環評、區域環評和戰略環評的對象、范圍不同,評價方法也有差異,但評價的目的都是為了對擬議中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的人為活動進行的環境影響分析和預測,在此基礎上提出擬采取的措施和對策,使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達到既發展經濟又保護環境的目的,這是它們要達到的同一目標。
- 上一個:什么是跟蹤評價
- 下一個:戰略環境影響評價、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比較